各位家属朋友,当您突然收到家人的《刑事拘留通知书》时,肯定都在心里默默问自己:“人什么时候能出来?会不会被逮捕?”这时候,作为专攻行政诉讼和刑事案件的律师,我想告诉您:刑拘后的37天是决定案件走向的“黄金救援期”。错过这个阶段,您亲人被定罪判刑的风险将直线上升!

  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第91条规定,刑事拘留后最长37天内必须决定是否逮捕。前30天是公安机关的侦查期,后7天是检察院的审查批捕期。这37天里,前20天更是律师争取取保候审的最佳窗口。或许您会想,“只要等警察查清楚自然会放人”,但实务中,这样的想法极其危险。一旦检察院决定批准逮捕,案件往往就会大概率走向公诉。

  我曾经代理过一起林某的帮信案,当事人因出租自己的银行卡被刑拘,涉案流水高达143万元。我们在第15天介入案子后,发现其中有120万元其实是正常的交易。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关键点,我方及时向检察院提交了《排除涉案资金认定法律意见书》,最终促成不批捕的决定,林某在拘留第28天重获自由。

  然而,和林某的好运不同,去年在上海发生的一起诈骗案中,家属在拘留第35天才委托律师。在这关键时刻,检察官已经初步形成了逮捕意见。尽管我们紧急提交了当事人只是公司基层员工、未参与分赃的证据,但因时间仓促,未能全面取证。最终,当事人被批准逮捕,后续也被判处了实刑。

  阻断错误逮捕:通过会见被拘留人,律师可以掌握案情的细节,深入了解是否存在刑讯逼供,或者是否能排除“主观明知”这一要件。在帮信罪中,这常常是关键的争议点。

  提交无罪证据:在诈骗案中,律师可以提供包括聊天记录、劳动合同在内的证据,证明当事人没有犯案的故意,争取无罪释放的机会。

  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:依据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》第287条,提出当事人有严重疾病,或者是学生等特殊情况,来请求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。

  预判量刑风险:在帮信罪中,如果涉案流水超过100万元,通常面临1年以上的刑期。如果能剔除合法交易的部分,那么刑期可能会降至15天拘役,这无疑能为当事人赢得更好的结果。

  最后,我要提醒各位家属:一旦收到拘留通知,务必在7日内委托律师会见。这点至关重要,去年在杭州发生过一起非法经营案,当事人随口向民警承认“知道公司业务违规”,这份笔录后来成为认定“主观故意”的关键证据。如果律师能够及时介入辅导笔录的注意事项,完全可能改变案件的定性。

  在这场关乎家人未来的法律战斗中,时间就是生命,您不要再等待,立即采取行动!我是李肖峰律师,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账号,获取更多关于法律的信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